网红产品点评:“脸上越脏,泡泡越多”是智商税么?
知妆汇
Cosme Masters
国内首家化妆品成分课程与社群服务平台,“成分分析官”聚集地。
作者:鹿茸(四川大学化工系硕士,国内知名化妆品集团研发总监)
特训营的作业打卡中有很多同学提到了大火的Etla MD自动发泡洗面奶,大家都觉得这个自动发泡的效果很是有趣。而除了“自动发泡”这一点以外,产品还宣称“减少肌肤摩擦”以及“泡沫更细密”。
那这个究竟是什么黑科技呐?
01
神奇的自发泡
COSME MASTERS
既然说到了自发泡的洗面奶,那我们再列一款大家更熟悉的网红产品——泡泡面膜对照来看就更好理解了。其实发泡洗面奶和泡泡面膜的原理有点类似,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他们的主要成分:
虽然它们使用的成分原料不同,但是他们主要配方架构都是一样的,都是由表面活性剂加发泡剂组合而成。
表面活性剂:使用目的是为了清洁并产生丰富的泡沫,种类有氨基酸表活、糖苷类表活和甜菜碱等等。由于面膜需要更长时间的贴敷,所以泡泡面膜中使用的表活会相对更温和。
发泡剂:“自动发泡”的最核心成分。但,怎样才能发泡?

当水煮沸时,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,容器内会涌现大量的气泡。其实自发泡的产品也是使用了这个“沸腾”的原理,只不过是使用了低沸点、易挥发的成分。
自发泡原理:当其与皮肤接触时,到达沸点,在液体变成气体的挥发过程中,使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源源不断的产生绵密的气泡。与其被称为发泡剂,其实被称为“泡泡引发剂”应该更合适。
02
“泡泡引发剂”究竟什么成分?
COSME MASTERS
常用“泡泡引发剂”成分有以下两类
(1)含氟化合物:其中使用的最多的就是全氟丁基甲醚,除此之外还有甲基全氟异丁基醚、全氟己基乙基二甲基丁醚、乙基全氟丁基醚等等。
(2)低粘度硅油:它比含氟化合物成本更低,但由于硅油本身就有消泡的功能,如果想达到满意的泡泡效果,硅油并不是好的选择,所以行业中还是以含氟化合物为主。
所以,这样的技术与其做“脸上越脏泡泡越多”这种明目张胆涉嫌收智商税的产品,还不如真真正正做一款清洁的产品,倒是契合得多。
03
自动发泡产品的安全性如何?
COSME MASTERS
以行业中最常用的全氟丁基甲醚为例,美修中的成分安全分为4分,这显然和行业中一切都要“美修全绿”的金科玉律有所违背。而且,也确实有一部分消费者对含氟化合物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。EWG中显示全氟丁基甲醚的安全风险较低,但却没有详细的安全数据。

好在,澳大利亚国家工业化学品通告评估署(NICNAS)对其做过人类健康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性评估,结论如下所示:

NICNAS认为全氟丁基甲醚用于化妆品不会构成不合理风险,但其降解物具有极强持久性和流动性的,可能会造成环境风险。同时,其降解物对水生生物有一定危害,但目前还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来对这类化学品的水生危害进行分类。
目前,全氟丁基甲醚在国内外没有使用限制,基于现有安全数据资料显示,在化妆品中使用不会构成不合理风险,在国内驻留类产品中的最高历史用量为18.275%。
当然,如果消费者仍然担心这个成分还存在某些未知风险,不予选择是可以理解的,我们的数据或许还不够全面,但仅凭直觉就对其妖魔化可能也是不太理智的。

04
结语
COSME MASTERS
人们都说,小李子的女朋友永远年轻不会超过25岁,其实自发泡的产品也是吸引着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,在几十年內经久不衰。如果让鹿茸放弃一个配方师的理智,我也觉得源源不断的绵密泡泡真的很有趣,也愿意去尝试。所以,即使自发泡的产品会被很多理智的专业人士批判,几年之后依然会卷土重来,可见“有趣”的产品还是会比一些冰冷的条条框框更吸引人吧。
知妆汇

添加课程小助手,学更多成分知识!
课程推荐

《“3步法”化妆品成分分析》系列课程
(12节视频,赠4周特训营)

《敏感肌护理》
(海外课程限定版)

如何从成分角度挖掘产品卖点
(图文微课)